两个人把矛头都指向了留绍镃,如果留绍镃真的选择投靠吴越国,那么陈洪进和张汉思的命运就无法掌握在他们自己的手中了,所以他们必须竭尽所能,阻止留绍镃。
对于如何阻止留绍镃投靠吴越国,陈洪进向张汉思说出了自己的想法:“既然留绍镃少不更事、不会管理,那就干脆让他直接滚蛋。清源军节度使应该另选贤能来担任,我个人建议,您德高望重,资历威望甚高,应该担当此重任!”
精明的陈洪进其实早有废黜留绍镃之心,留绍镃要投靠吴越国,只是一个比较理想的借口。但陈洪进不想一个人来承担废主的骂名,所以想把老搭档张汉思拉下水。他唯恐张汉思不肯入伙,又抛出了拥立张汉思为清源军节度使的超级诱饵。
这些手段和计谋,无不显示出了陈洪进的精明狡诈和成熟干练。老人家张汉思抵抗不住这种超级诱惑,最后终于和陈洪进站在了一条船上!清源军的两位大人物高度统一,目标就是废掉留绍镃。留绍镃只不过是个懵懂少年,如果用文雅的方式温柔劝说留绍镃退位,弄不好就要倒霉。陈洪进的建议很直接,就是发动兵变,干掉留绍镃。
发动兵变这事,讲的就是三字:快、准、稳,快速是必须的,还要在准确的时间发起,发动兵变之后,要能够稳定局面。鉴于闽国的兵变次数过于频繁,大家对此经验极其丰富,不用任何指导,大家非常熟练!
北宋建隆三年四月,又一个夜黑风高,适合搞阴谋诡计、内乱政变的夜晚,陈洪进率领他手下的数千名披甲将士,冲进了宴会场所,将正在款待吴越国使者的留绍镃关押软禁。
陈洪进向全体泉州军民百姓宣布:留绍镃阴谋勾结吴越国叛乱,自己得知消息,立即率兵将留绍镃关押,所以留绍镃已不再是清源军节度使留后。张汉思德高望重、劳苦功高,建议众人推举张汉思为清源军节度使留后。
这场兵变发生得过于突然,泉州城的军民百姓根本没反应过来,就发现一夜之间换了领导。已经享受了十七年和平岁月的泉、漳百姓,对此兵变行动反应不是那么的强烈。对于平民百姓来说,只要能维持保证他们安居乐业,谁当领导人,并不重要!
张汉思没有任何争议地被推举为清源军节度使留后,陈洪进自称节度副使。至于留绍镃的结局,算是不幸中的万幸。陈洪进在兵变成功后,并没有进行杀戮。也许陈洪进不愿过多树敌、过多结仇,他对待留绍镃的方式相当温柔和文雅。
勾结吴越国叛乱的罪名听起来吓人,陈洪进认为清源军是南唐的属臣,留绍镃说到底也是南唐的臣子,他的问题应该由南唐来解决。陈洪进把留绍镃送到了南唐,皮球踢给了南唐,是杀是放,由你们说了算,我谁也不得罪!
非但留绍镃安然无恙,留氏家族的其它成员也在兵变中毫发无损
。留从效的兄长留从愿继续在漳州任刺史,留从效的另一位族子留居道,仍然在莆田任知县。陈洪进只想夺权,没考虑过杀人放火。
清源军内部的这场奇怪特殊的兵顺利、成功的上演了,虽然看上去有些可怕吓人,结果却是相当的温柔、文明。因为没有发生杀戮事件、也没有死一个人,甚至没有伤一个人。清源军命运发生了重大的改变,留氏家族统治清源军的历史就此终结,清源军中资格最老的张汉思成为清源军新的主人。
对于这场兵变行动,作为清源军的上级领导,南唐的态度是无可奈何、听之任之。至于留绍镃,李煜也不傻,知道所谓的勾结吴越多半是陈洪进的阴谋诡计,所以也没有为难留绍镃。
事情就算这么过去了,清源军又恢复了往日的和平与宁静。大家该干嘛还是干嘛,丝毫没有受这场兵变的影响。大家都认为:张汉思会在清源军节度使的位置上呆上一段时间,然后寻找一个合适的机会,向北宋王朝归顺。
当上了清源军的领导人,张汉思才发现,这节度使还真不太好当。每天都有大量繁琐的事务需要他处理,而且对外还要谨慎处理同南唐、吴越、北宋三方的外交关系。这个工作对于年过六旬、体弱多病、头昏脑花的张汉思来说,的确有些困难。所以很多时候,作为副使的陈洪进便主动出面,帮助张汉思进行处理。
本来这也不是什么坏事,至少可以保证清源军内部系统正... -->>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