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应该不是,康家的粮行主要集中在了城北和城东,城南和城西的粮行应该是别人的!”对于大同城内的情况,宋祖义比廖凡更了解。
廖凡开始沉思,也就是说其他方向有动静了,康家却没有任何动静。
“城南和城西的粮行属于何人拥有?”廖凡问。
“城南和城西的粮行比较小,至少属于四五家人的,其中有一些商人也投资了,背后的情况比较负责,根本查不清楚到底谁在里边有股份!”
这些粮行都是大家一起凑钱建起来的,这些商人都是无利不起早的人,有钱大家一起赚,谁都别想独吞,当然康家除外。因为在他们有点钱的时候,康家就已经在大同屹立了几十年了,他们再怎么折腾也折腾不过康家。
而且康家也有康家的打算,这些粮行让给这些商人之后,他又用分红的手段,把每个人的利益都局限起来,以防他们真的起来了,跟他们康家形成竞争。
“这粮行总要有一个大东家吧?”廖凡可不相信他们能够平分当中的利益,既然做生意,肯定有人拿得多,有人拿得少。
“应该是一个姓吕的商人是城南粮行的最大老板!”
这几日调查大同城的情况,孙伯勇也摸清了大同城内的大体情况,对城内那些有点实力的商铺都做了调查,其中一个姓吕的商人在大同城内还是有些实力的。
“姓吕的?”廖凡喃喃的说道,他似乎对这个姓吕的有些记忆,但是又想不起是谁来。
“凡哥,在宴会上有个姓吕的商人捐的钱仅次于康海龙!”卢黎明提醒廖凡,那天的宴会廖凡都喝多了,卢黎明可是把在场的所有人都给记下来了。
经过卢黎明的提醒廖凡突然想起来了,确实有一个姓吕的商人,他也确实捐了不少钱。
“以你们两个人的意见这件事情该怎么处理?”廖凡问孙伯勇和宋祖义。
“我认为不应该打草惊蛇,现在城南和城西的粮食涨了,但是康家的粮行没有涨价,我相信只要老百姓得到消息,城南和城西的粮行这几天肯定没有人去买粮食!”孙伯勇说道。
他们的目标是康家,不是这些商人,对付这些商人只不过是搂草大兔子,对付康家的时候顺便整治这些只想着发财的不法商人。
“我同意孙部长的意见,只要老百姓去康家的粮行买粮食,姓吕的肯定会坐不住,然后去找康家人商量对策,如果康家人挺姓吕的,我们就好办了!”
廖凡点点头,同意了两个人的意见。
在姓吕的决定涨粮食价格的时候,康家早已经知道了。那些商人只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,为了钱财才聚集在一起的,康家当然要在当中安排一个人,一来可以从那些不归康家管理的粮行中赚一些,二来可以顺便监督一下这些人,看看他们对康家是不是有威胁。
然而粮食这一涨价,却让康海龙有点坐不住了,别人家的粮食都涨价了,他们家的粮食不涨价,肯定会一起当地老百姓哄抢粮食。
果不其然,仅仅半天的时间,整个大同的老百姓都得到了消息,涌上了街头,直奔城东和城北的粮行而去。大同可有三十万的老百姓,即便是康家的粮行存储了再多的粮食,也不够这三十万吃的。
短短一天时间内,康家的粮库就见底了,他们康家又没办法在短时间内从其他地方运来粮食。
康海龙看着自己家粮行外密密麻麻的人群,心里对姓吕的咬牙切齿。你想涨粮食的价格,他康海龙没有什么意见,但是最起码要跟他商量一下,让康家有个准备。
这一变化,让康海龙可是措手不及,为了粮仓内那仅有的一点粮食,康海龙不得不让粮行关门歇业。
可是十几万的老百姓不干了,他们不知道康家的粮库里没有了粮食,还以为康家的粮行也要涨价,老百姓都堵在康家的粮行门口,让康家人开门卖粮食。
为了保护自己家的粮行,康海龙不得已派出自己家的家丁扛着枪到粮仓的门口站岗。
康海龙第一件事情要找的就是姓吕的,是他把康家搞的如此被动。
“姓吕的,你到底要干什么!”康海龙打发雷霆,这十几年来他一直修身养性,今天却大发脾气。
“吆,原来是康市长大驾光临,有失远迎,草民罪该万死!”
姓吕的一直对康海龙撤了他的官职耿耿于怀,即便你康家是大同的地头蛇,他姓吕的也不是吃干饭的,今天的成果不只是在向新三十三军宣战,也是在告诉康家,他姓吕的在大同也是可以呼风唤雨的。